下一个风口是智能制造 工业自动化有望爆发增长

2022-02-22 14:06 栏目: 行业动态 查看()

       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进入到第二天,“互联网+”成为主角,尤其是智能制造与产业升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出席“智能制造与转型升级”分论坛时指出,“‘互联网+”是构建产业新体系的战略要求,”将运用互联网思维推进供给侧和需求侧的改革,优化供给结构创造消费需求,促进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变革,推进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

机器视觉软件开发公司

       世界互联网大会组委会主任、浙江省省长李强表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联网+”制造为趋势的新工业革命是中国制造摆脱“双向挤压”的战略机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是中国工业经济“弯道超车”的最佳路径。

       摆脱“双向挤压”

       李强表示,世界经济格局深刻调整,进入整体速度放缓的“弯道”,全球制造业竞争升级,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作为全球第一制造大国的中国面临着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向挤压”。

       5月8日,“中国制造2025”规划发布,智能制造被赋予了中国工业经济“弯道超车”的重任。10月出台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进一步指出,智能制造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环节融合,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算、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

       实施智能制造离不开工业互联网这一关键基础设施的支撑。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介绍,经济发展的现实压力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并存,工业互联网支撑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从而创造新的生长方式、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

       工业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网络+数据+安全”,以网络连接与协同为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在安全可信的前提下,工业互联网支撑实现单个机器到生产线、车间、工厂乃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

       根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到2018年,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率明显提升,建成一批重点行业智能工厂,培育20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

       打造“智造强国”

       海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荀玉根表示,由于自动化程度不足,中国直接进入工业4.0并不现实,目前应积极推进工业3.X的各个环节,包括机器人、自动化系统集成、传感器、机器视觉、伺服控制器等。其中,机器人智造和系统集成环节是实现智能生产的关键,在政策支持下有望加速爆发。

       数据显示,全球工业机器人从2010年开始爆发性增长,5年销量复合增速高达30%。随着人工成本增加、劳动人口下降以及制造升级的影响,中国机器人同样迎来了爆发性增长,近5年销量复合增速高达60%。我国工业机器人密度2014年仅为36台/万人,相较于世界的平均水平60台/万人还有不小差距。国内诸多厂商开始自主研发生产,国产化进程逐步推进。

     “在机器人应用的基础上,未来智慧工厂的推进有望加速,其中系统集成最为受益。”荀玉根指出,集成行业空间巨大,2012年系统集成行业规模近千亿元,国内民营集成商借助本体优势成长明显,进口替代正在进行中。其中,汽车领域自动化最为成熟,目前汽车集成领域内资占比约30%,未来3-4年可望实现进口替代,汽车机器人集成行业出现龙头公司的概率最大。

       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指出,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是智能互联汽车的三大技术。这将引发一系列变革,包括生活方式、IT通讯技术、基础设施、人类文化等。

        荀玉根指出,相对汽车行业,3C及家电行业的自动化率相对较低,仍处于机器替代人工初期,有望成为下一个自动化应用爆发的板块。

       下一个风口

        中国信息通信院院长曹淑敏惊喜地发现,原来对话中常见的互联网和制造业“鸡同鸭讲”的现象已经不见了。

      “从刚才很多演讲当中,我非常高兴的一点就是,现在搞I.T和做工业的越来越接近,基本上就是一个语言了。”曹淑敏12月17日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论坛如此感叹,此次会议的议题是“智能制造与转型升级”。

       这背后,是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的探索。比如,吉利集团董事局董事长李书福介绍其企业正在车联网、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方面打造智能互联汽车;而三一集团副总裁兼首席信息官贺东东称其公司基于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平台在智能产品、智能制造以及智能服务三个方面进行了开拓,实现了20万台设备在其智能平台上执行控制、优化和智能决策。

       在曹淑敏看来,“互联网+”协同制造、“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工业4.0以及美国先进制造业的目标是相同的,就是智能制造。而且各国实现智能制造的途径也是非常相似的,都是CPS(信息物理系统).

       在发达国家推动“制造业”回归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加快工业化进程的背景下,中国希望大力推动智能制造来应对这种“双向挤压”;而另一方面,智能制造也是中国并不先进的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方向,在这一过程中隐藏着新型产业的机遇。

      “网络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安全是保障,而这其中蕴含着非常多的机遇。此外(智能制造)需要顶层设计,我们看到工业4.0和美国的工业互联网都在做顶层设计,顶层设计背后意味着新的技术、新的标准和新的产业形态、新的产业生态等问题,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曹淑敏说。

       根据贺东东的数据,到2020年,接入互联网的人口规模将会达到50亿,而连入物联网的设备终端会达到250亿到500亿。“可以想像下一个风口在哪里,一定来自智能制造!”贺东东说。

       机遇的另一面则是跨界的挑战。互联网和制造业有其各自的发展逻辑,两者如何融合进而取长补短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所有人都说现在有一场革命浪潮,大家都要做出改变,我觉得要很小心这种说法。”德国互联网创始人、波斯坦大学教授维纳·措恩表示,“我认为我们要做的不是改变体系,而是要找到价值创造的潜在点在哪里,并且从数据分析开始,创造出价值。”

       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看来,智能制造方面,中国和全世界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其共同面临的一个挑战是管理模式的变革,“传统时代的企业,商学院的教学只有一条,线性管理。但是现在互联网时代,一定是非线性管理。”

       互联网企业和工业企业的跨业发展隐藏着风险。曹淑敏称,“大部分中国的工业企业对ICT技术和产业了解是不够多的,而互联网企业对工业也不了解,这是最大的挑战。此外这背后可能引起的整个产业组织的变革、整个工厂内流程各个方面的变革,也是非常大的挑战。”

       比如,中控集团公司副董事长施一明介绍,其公司在提供全自动智能制造生产线时,不少客户会嫌贵;而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则认为,很多互联网企业的商业模式是前面不收钱甚至前面补贴钱,他认为在推动智能制造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学习这种互联网的模式。

       智造产业政策有望加码

       近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上透露,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智能制造项目的政策措施,尤其要在现有的技术改造、工业转型升级专项中,加大对智能制造项目的支持力度。另外,工信部日前还专门印发“互联网 +”行动计划,从智能工厂、智能硬件、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多个方面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近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智能制造现场经验交流会上透露,目前正在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智能制造项目的政策措施,尤其要在现有的技术改造、工业转型升级专项中,加大对智能制造项目的支持力度。另外,工信部日前还专门印发“互联网 +”行动计划,从智能工厂、智能硬件、工业互联网和大数据等多个方面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

       机构预计,智能制造作为提升我国装备制造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系列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各地试点项目有望加速推进,并涌现出新的智能制造模式助推行业发展。

       辛国斌在此次交流会上表示,装备制造是制造业的核心和支柱,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是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要紧紧抓住并用好智能制造发展机遇,加速推进我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智能制造不仅仅是单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而是新模式的转变,随着试点示范的不断深入,将会涌现出更多的智能制造新模式。下阶段工作部署将要加强统筹规划,集中力量建设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积极研究制定支持智能制造项目的政策措施。同时,还要研究建立产融对接新模式,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支持智能制造发展的产品和服务方式。

       另外,近日出台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18年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率明显提升,建成一批重点行业智能工厂,培育20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同时,组织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遴选一批在智能装备、智能工厂、智能服务、智能供应链、制造新模式领域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试点企业。

      多家上市公司抢滩入局

       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国产机器人销售11275台,同比增长76.8%,机器人产业的销量增速形势喜人。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期,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超过80万台。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28%。

       2015年上半年,国产机器人销售11275台,同比增长76.8%,机器人产业的销量增速形势喜人。

根据规划,到“十三五”末期,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超过80万台。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五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28%。

      无论是宏观经济层面的转型升级,还是微观经济层面企业生产成本、安全、效率、技术的发展,都对中国制造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提高国内的经济质量及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被作为国家战略写入十三五规划。机器人产业作为“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之一未来任重道远。

      机器人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起初只是可编程的实验装置。此后,日本在劳动力紧缺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被称为“机器人王国”。德国虽然起步晚于美国、日本,但在政府支持下,也已经成为机器人制造大国。发达国家机器人产业不仅起步早,技术领先,而且战略规划长远。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德国提出工业4.0。技术领先国家的长远战略,也正说明未来机器人产业仍是世界主要国家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中国经济在转型升级期,机器人产业显得尤为重要。如今,机器人已可以渗透到很多现实产业中,无论是医疗手术,还是深海探索等都已经有机器人的身影。广阔的应用领域为机器人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各国的重视为机器人产业发展速度提供了支持,机器人的应用改变了很多产业形势。

       一个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新业态的出现,其高速发展和空间广阔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了投资机会。本文将围绕机器人产业的现状、资本市场表现,以及机器人产业A股的相关标的进行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机器人产业空间广阔

       机器人起步于上世纪中期,美国是其第一站;随后在60~70年代,德国、日本面对劳动力短期,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一度超于美国。如今,发达国家相关机器人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尤其机器人生产企业“四大家族”占据世界市场份额约50%以上。这四家企业包括:瑞典ABB(Asea Brown Boveri)机器人主要应用在电子电器、物流搬运;日本发那科机器人主要应用在汽车制造业、电子电器;日本安川机器人主要应用电子电器、搬运;德国库卡机器人主要应用汽车制造业。

       数据显示,2014年,前五大机器人消费国的机器人密度(每万人拥有机器人数量)为:韩国437台、日本323台、德国282台、美国152 台、中国30台,差距显而易见。即使与国际平均水平55台相比,中国也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也充分说明中国未来机器人空间巨大。即使不考虑其它国家的发展,中国与这些国家如此巨大的差距,仅仅静态比较都存在几倍的空间。

       机器人产业主要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中国在老龄化和人口成本增长的背景下,工业机器人领域具有很大的替代空间;服务机器人方面,目前中国仅沿海城市有一定应用率,渗透率较低,未来中、西部向沿海城市看齐是个趋势,市场前景广阔。如中国扫地机器人沿海城市渗透大约4%~5%,内地仅有 0.5%,但是美国渗透率却高达16%。

       2013年~2015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国产机器人销售11275台,销量同比增长76.8%,机器人产业的销量增速形势喜人。根据IFR统计,2009年至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复合增长率达到58.9%。根据相关报告,2012年至 2016年,全球服务机器人销量复合增速已高达19%;与之相比,全球工业机器人2013年至2016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由此足见中国机器人销量增速远远高于世界机器人销量增速。

       如此看来,无论横向比较,还是纵向比较,中国机器人产业都有广阔市场空间。横向来看,相对世界主要国家,中国机器人密度较低,空间巨大,存在几倍到十倍的机会;纵向方面,中国机器人发展起步晚,各个应用领域都存在巨大改善空间。

       根据机器人产业十三五规划,未来5~10年,中国机器人产业将维持高速发展态势。到“十三五”末期,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量将达到15万台,保有量超过80万台。在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5.6万台的基础上,达到2020年15万台,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28%。如果中国机器人密度 2020年达到100的要求,在目前仅有30的密度基础上,中国机器人销售要维持3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期,人口老龄化下劳动力人口减少,劳动力生产成本逐渐提高以及制造业的科学技术进步,都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内在核心动力。

        2010年,中国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1年,中国开始出现劳动力人口占比下降,继而到来的是劳动力人口下降。虽然中国即将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是并不能完全解决未来劳动力人口减少的问题。此时,发展机器人产业便成为有效解决劳动力减少问题的重要举措。

       此外,随着国内劳动力减少、劳动力要求提高,直接导致中国劳动力成本大幅度提升,这也致使大量中低端制造业外走东南亚,影响了经济发展。面对劳动力成本提升问题,除了增加劳动力供给,用更为廉价的机器人替代人工将是不错的选择。与此同时,科学技术进步为机器人产业链环节提供了更为廉价的产品。

       针对机器人产业,国家已经制定了多项政策大力支持行业发展。2013年4月,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成立。2013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出台《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中国将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 8~10个配套产业集群,高端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到45%以上,机器人密度达到100以上,基本满足国防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2015年10 月,“十三五规划纲要”把《中国制造2025》写入发展战略和国家战略。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给世界机器人大会致贺信。


扫二维码与项目经理沟通

我们在微信上24小时期待你的声音

解答本文疑问/技术咨询/运营咨询/技术建议/互联网交流

郑重申明:某某网络以外的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使用该案例作为工作成功展示!